Friday, January 17, 2014

何处惹尘埃

刊登于光华日报言论版18-1-2014

 http://www.kwongwah.com.my/news/2014/01/17/140.html


何处惹尘埃

黄汉伟
阿依淡州议员

我的书架上宗教哲学书籍有一定的数量,绝大部分是别人䁬送的。《聖經》中文版是旅游台湾花蓮山区时在一个小攤子,一个基督教团体送的。《可蘭经》英文版是在乔治市入世遺日,在Masjid Kapitan Keling 清真寺开放日一个小攤子派送的。老子的<<道徳經>>是出席国际道教论坛主辦單位贈送的。我协助佛教团体創價学会解决了会所图測问题,他们送了我一系列池田大作的书籍。当然少不了佛教,孔子,孟子等宗教和哲学的书。

这些书籍开啟我对宗教的重新認識。我告诉梹州回教理事会主席沙列曼州议员,我家里有本可蘭經,大学唸法律时还修过回教基本法律及回教家庭法。考试时,还摘录过可蘭經里的经文。这是马來亚大学每个法学生必经的学习路程。所以,我对回教徒世界观有一定的認識。我亦代表多元选民,所以我可以也有能力对宗教议題发表意見。我告诉沙列曼,我不認同只有回教徒才能谈涉及回教的议題。

嚴格来说,我的宗教依歸是儒䆁道即儒家孔子仁的思想,佛教的智慧及老子人与自然的思想。

近来宗教间的社会摩擦頻密,起因是大家掉入了本位主义,自認为本身的信仰是独一無二及最神聖的。这就是问题的根源。

上星期我向南傳佛教高僧苏玛纳博士法师(Rev Dr Sumana Siri) 请教了宗教与政治课题。我与他頗有缘份。这一屆全国大选,他來到我的选区帮我站台演说,成为全国唯一佛教高僧大选站台。他告诉我南傳佛教傳统一直是持在世的世界观,不脱离社会议題。在印度及斯里蘭卡,有佛教出家人担任国会议员。在泰国,缅甸及藏傳佛教的西藏,佛教徒走在社会运动的前缐。

我2012年6月17日为阿依淡普华堂佛堂落成仪式时发言鼓励佛教徒爭取社会公正,以佛教价值观去思考社会各项政策及人权问题,積极参与及领导社会改革运动。我提到佛陀反对社会阶级主义及当时在印度的种性制度,主张众生平等。佛教也是宗教史上首个允许女性进入教团的宗教。

我当时说佛教徒可以以佛教的值观去思考社会各项政策问题,人权平等,資源分配,关怀生命因为宗教本身就是探讨生老病死的课题。我也提到佛陀清楚明瞭萬物的缘起,知道由社会及体制所造的苦是息息相关,所以我说佛教徒也有責任去灭除社会及体制的苦,參与及領导社会改革运动。

在马來西亚这多元国家,佛教徒应扮演什么角色呢? 我与苏玛纳法师的讨论都是佛教徒应参与公共事务。部份汉傳佛教主张不介入的態度是守旧及过于保守。我协助了苏玛纳博士法师召开记者会,他成了全国唯一佛教高僧出面评论“阿拉“风波及批评雪蘭莪宗教局滥权一事。几天后,我才看到全国五大宗教理事会发表一篇文告斥雪宗教局滥权。

我想起了德国牧师马丁.尼穆勒的话:“当纳粹对付共产黨人时,我没出声因为我不是共产黨人。当纳粹对付工会时,我没出声因为我不是工会人。当纳粹对付天主教徒时,我没出声因为我不是天主教徒。当纳粹对付我的时候,已经没有人能站起来替我说话了。”

所以佛教徒不能迴避回教徒与基督徒间的爭執。路见不平,就得发言。

2008-2013年我在梹州行政议会时,主张落实联邦憲法第八條人人平等的主张,即然有政府回教理事会,兴都教信托基金会,也应有协助五大宗教即佛教,基督教,兴都教,錫克教及道教的政府單位。行政议会接纳我的建议,成立了EXCO级的理事会。

当政府领导人滿口經济数字,KPI, 績效管理,也因对宗教,文化,艺术,社会道德,社会和諧有所建树。这些无法用数字衡量,但绝对是治国的重要组成。

1300 年前佛教高僧六祖慧能法师襌悟之言,放眼现在这个宗教字眼爭议有指引作用:“菩提本無树,明鏡亦非台。本来無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

No comments: